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繁體中文

材料力学教学方法探讨

材料力学教学方法探讨

摘要;本文通过对材料力学力学教学方法的探讨,提出了当好教师必须研究教学方法;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也完全可以溶入到材料力学教学中去;专业基础课教学同样可以吸引学生,大学生仍然可以与教师互动。
关键词:材料力学、教学方法、思想品德教育、教学互动
做一个好教师难。本人从事材料力学教学已超过十五年,总以为只要讲好书本上的内容即可。因此每次重新备课,总是总结以前教学过程中,学生不容易掌握的内容,力求讲得通俗易懂;对容易出错的习题,作为习题重点讨论。不太重视学生的感受,也不去了解学生需要什么,对什么感兴趣,以至于每次上课下来,自我感觉良好,而学生的学习效果并不理想,而且学生对教师的评价也并不理想。
当好教师必须研究教学方法。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素质教育、对学生创新思维及能力的培养,如何溶入到教学中,是每个教师都必须思考的问题。事实上,不同于中学生、小学生的地方正是在于大学生具有自主学生的能力,教师的教学重点应在于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方面。由于教师讲话方式的不同、教师知识面的不同、教师自身兴趣的不同,在教学中就应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同一个教师,面对不同的学生,也应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因为不同的学生,基础不同、兴趣不同、学生能力也不同。
总结经验,改变教学方法。经过对以往教学效果的总结,经过对学生学习心理的摸索,对自己的教学方法进行了大胆的探索。首先采用“攻心”战术,在教学中插入一些富有哲理的小故事,经过精心编排,让大学生们能够接受;通过以情动人、以特殊的方式讲授,使学生乐意接受。经过试验,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学生们不仅没有因为教师在材料力学课讲述与材料力学无关的小故事而反感,反而一下子被教师的故事吸引,课堂气氛活跃了,学习兴趣也提高了。以前在教学中不容易激起的教学互动,很自然就形成了。
教师的讲课方式也非常重要,以往的教学总是以“教”为核心,教师或者讲的是学生不懂的,从未注意过的、从未关心过的东西,或者生怕学生不懂而一遍又一遍重复上次讲过的内容。其实这是教学中的大忌。国外的课堂教学非常活跃,教师讲课并不以“因为我懂你不懂,所以我讲你必须听”的方式进行,而是教师学生共同探讨,在材料力学课上也可讨论像“足球”“棒球”这些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不过中国学生的性格、兴趣与外国学生大不相同,不能也没有必要照搬国外的教学内容。
实践探索。有一次从“参考消息”上看到一遍小文章,教育孩子们要珍惜时间,我试着把它改编了一下应用到课堂教学中,通过配以恰当的幻灯片插图,学生们不仅接受了,而且很有兴趣。以下是我的电子讲稿:
 你把钻石扔进大海了吗?(幻灯片一)
梦想人人都有。有一天,小张无精打采地在海边走着。他多么希望自己能有许多钱哪。他想:我要有了钱,我首先要买一套房子,再买一辆汽车,最好是PASSAT……当然,要是钱很多,我也该做点好事,比如给希望工程捐上几十万,给AIDS孤儿也捐上几十万……
 突然,他脚下踢到了一袋石子……(幻灯片二)
突然,他脚下踢到了一袋石子。他隔着布袋摸了摸,“哼,小孩子没事干,石子还装在布袋里。”说着,随手从里面掏出一颗不假思索地向海里扔去。“唉,只能怪我命不好,我怎么才能有好多钱呢?”说着,又一颗石子从手里飞了出去。看着阵阵的海浪,就这样漫不经心地走着,不知不觉中,一袋子石子就剩最后一颗了。刚想扔出去,忽然觉得手中的石子有些特别……
 天哪……我扔掉什么了……(幻灯片三)
天哪……我扔掉什么了……怎么会是钻石……难道说我把一袋子钻石都扔掉了。呜呜呜呜呜呜……
 你的每一天都是一颗钻石!(幻灯片四)
 你是否在不经意间把父母给你的钻石扔掉了?
 你的一生,能有多少颗钻石?你算过吗。
 你已经花去的钻石换回了多少有用的东西?你思考过吗?
 你还剩多少颗?你该如何去珍惜它?你问心无愧吗?
到哪儿找素材。编故事不是我的专长,但只要我们去注意、去思考、去发掘,各种报刊、杂志上,电视电影里,还是很容易找到各种各样的小故事。这些故事可以跟课程有关,也可以跟课程无关,可以是用学生学到的东西可以理解、可以解释的内容,也可以是尚未学到而将要学习的内容,总之应调动学生的思维机器,至少在课堂上应跟着教师的思维一起转动。这样的教学才是成功的。
有一个电视节目是我经常看的,这就是中央电视台的教育、科学频道。里面的许多内容对教师们的教学很有帮助。尽管能直接用于材料力学教学的内容是很少的,但节目介绍的许多内容很新、讲述方法很新、许多名师大家们的讲课各有风采,这些都是我们可以学习的,而且有些内容经过适当改编也可用到我们的教学中去。
摆好关系,不能喧宾夺主。多数学生不喜欢教师照本宣科,但每一门课程都有该课程的教学目标,这些教学目标必须达到。如何处理好“讲故事”与“讲书本”之间的关系,也是教师教学成败的关键。课程的教学目标不能完成而讲许多书本外的东西,没有哪个专家会认为好;学生们要成绩,要知识,也不见得会认为这样好。所以讲的故事必须精,必须有吸引力,而且也不必刻意安排在一堂课的开头或结尾处,可以灵活处理。譬如讲动载荷时,介绍大型打桩机的发展历史,及现在普遍使用的压桩机的工作原理及优越性,学生通常很有兴趣,而讲这些课外的内容完全可以编成故事、使听者觉得是你亲身经历一般,更具吸引力。
讲课外的东西并不会浪费时间,关键取决于你讲什么?怎么讲?讲哲理性的东西不能时间长,通常有两、三分钟即可;讲知识性的东西则可长可短,如果所讲知识与课程内容有关,属于拓展学生思路或知识面,我认为即使讲十分钟也可以,因为对好学生而言,教师讲的东西通常他不一定知道,因而乐于听,对差学生,只要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往往也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兴趣提上来了,学生成绩自然就会上去。
任重而道远。讲好一次课并不难,难的是讲好所有的课。大学生总的来说都有较强的好奇心,对每一门新课都想有所了解。随着课程内容的深入,难度的加大,学习差的学生会越来越差,越来越没兴趣学。如果这时的教师已经黔驴技穷了,那这些学生就会旷课,以致最后放弃该门课程。所以教师必须每堂课都有“撒手锏”,这就要求教师精心设计每一堂课,就像明清的章回小说一样,听了这次课,下次课还会再来听。
我在这方面作了些探讨。考虑到学生对教师教学内容的多样性的要求,每次课的书本外内容从内容到形式都不断变化,时间长短也灵活掌握,短的可以仅几十秒钟,调节一下气氛即可。内容主要是与课程内容相关的知识性内容。尽量坚持每次课有一个小插曲,可以是事先准备好,做在幻灯片上的内容,也可随时插入一些即时的内容。
功夫不负有心人。这种探索尽管只有一个学期,从期末考试的结果来说,效果是明显的。平时与学生交流时,学生们对教师的教学也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以往课堂上少有的学生参与教学的过程(师生互动)也很自然形成。即使到了课程最后,也很少发现学生旷课,甚至迟到的事也难得见到。但事无具细、人无完人,还有很多内容需要研究、完善,这样才能得到更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TAG:

在线客服

010-51651582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00852-68874318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