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繁體中文

西方经济学课程推行案例教学的必要性

西方经济学课程推行案例教学的必要性

摘要:市场经济的发展急需培养出适应性强的应用型经济管理人才,而目前传统教学面临的最大问题是理论与客观现实脱节。案例教学具有启发性、实践性,是提高学生决策能力和综合素质,保证完善地贯彻教学思路的新型的有效方法。在西方经济学教学中推行案例教学是非常必要的。
关键词:西方经济学  案例教学 

市场经济的发展急需培养出适应性强的应用型经济管理人才,而目前传统教学面临的最大问题是理论与客观现实脱节。尤其是财经类毕业生,一方面表现为不能迅速适应市场经济环境,在市场招聘中因缺乏实际工作经验而难以就业;另一方面表现为就业后难以适应用人单位扩展业务的需要。而案例教学具有启发性、实践性,是提高学生决策能力和综合素质,保证完善地贯彻教学思路的新型的有效方法。
案例教学是在学生掌握了有关基本知识和分析技术的基础上,在教师的精心策划和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要求,运用典型案例,将学生带入特定事件的现场进行案例分析,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或集体协作,进一步提高其识别、分析和解决某一具体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正确的管理理念、工作作风、沟通能力和协作精神的教学方式。在西方,案例教学是一种已经发展得相当成熟和充分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相当规范的操作理论、操作规范和操作模式。著名教育家杜威曾说过:最好的一种教学,就是牢牢记住学校教材和实际经验二者相互联系的必要性,使学生养成一种态度,习惯于寻找这两方面的接触点和相互的联系。单纯从这个角度说,案例教学是一种寻找理论与实践恰当结合点的十分有效的教学方式,必将随着教学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向前发展。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的特点,基本上可以概括为“结构式课堂教学”。具体讲,就是重概念定义、轻管理实践,重理论体系、轻方法策略,重教师传授、轻学生参与,以至于这样的教学方式被称作“黑板管理学”,同时也出现了许多高分低能、缺乏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学生。与此相对比,案例教学的特点是侧重实践、师生交互式和基本由学生自主进行。在案例教学中,教师更应该是知识的创造者,不再是知识的复述者,是每个管理案例的导演或指挥,而不再是单向的“传道、授业、解惑”,学生则从“听讲者”转变为“参与者”,从“理论的接受者”转变为“实践的创造者”,全面激发了教师和学生的创新能力。
   结合我院实际,经过理论的探索与尝试性的实验,西方经济学课程构建了由传统概念教学发展而来的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主体实践活动为主,以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特别是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课堂案例教学方式。实践证明,案例教学有利于改革传统概念教学方式;有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利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从而学会学习;有利于促使学生学会沟通与合作;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观、人生价值观;也有利于教师观念的转变,促使教师创新人格的生成和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
西方经济学课程是高等财经院校的专业基础课,在课程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由于该课程具有理论性、综合性、实践性都比较强的特点,老师反映难教,学生反映难学。一般的教学方法很难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和不断探索,我逐渐体会到,案例教学是解决这一难题的有效途径之一。在西方经济学教学中推行案例教学是非常必要的。
一、案例教学既巩固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又提高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在传统教学中,课堂上限于理论知识讲授,课后布置一定量的练习,期中、期末通过考试考核和检验学生掌握西方经济学课程理论知识的程度。其结果是学生通过死记硬背,记住了专业的概念、原则和计算方法,但遇到实际问题时却往往束手无策。因此,传统的教学不能使学生全面正确理解所学内容。而案例教学提高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通过案例教学法,组织学生进行案例讨论,使学生有针对性地运用理论知识去分析问题,达到不仅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的教学目的,从而加深对课堂所授理论知识的理解,并在讨论中让学生发现自己知识中的薄弱环节并予以弥补,从而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二、案例教学使学生变被动听讲为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案例教学不仅能使学生获得知识,而且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还能受到多方面的锻炼。因为案例教学不是去寻找正确答案的教学,实际上也不存在绝对正确的答案,存在的只是可能正确处理和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正由于案例教学不重视得出正确答案,重视的是得出结论的思考过程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因而可以不断培养、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因其倡导多向、发散型的思维方式,不求惟一答案,不求聚合效应,因而,可以充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案例教学是互动式的教学,调动了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
   传统的教学方法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强调理论的系统性,这种“填鸭式”的教学中,知识单向流动,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虽然有的教师也会穿插一些启发式、提问式教学,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是难以调动。而案例教学是互动式的教学,训练的是决策艺术,锻炼学生以“当事人”身份,身临其境地解决问题,并在不圆满的条件下作出自己独立的决策,从而可以不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案例教学通过课堂讨论与案例分析报告的撰写,提高了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从事具体财经工作,往往要求工作者具备良好的口头与书面语言文字表达能力。而案例教学要求学生主动参与案例的讨论,对案例中的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和措施,并进行课堂辩论,这对提高学生的思辩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十分有利。另外,在案例教学中,学生通过发言提纲的编写、案例分析报告的撰写均能提高文字表达能力。
五、案例教学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现代社会需要各方面的专门技术人才,而且“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而在“应试教育”中,把学生变成“分数的奴隶”“考试的机器”,导致一些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甚至有人提出考高分,长大了就可以有票子、房子、车子、漂亮妻子;追求物质享受,名利第一。一旦考砸了,就灰心丧气,一蹶不振。案例教学营造的是充满“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一种课堂教学心理氛围;允许学生回答错问题,允许学生异想天开,允许学生挑战权威(包括挑战书本和老师)。是不以终端结果为唯一评价标准,更注重获得真理过程的教学,相信每一位同学都能获得成功,能成为祖国建设的有用人才。使学生的精神境界得到升华,胜不骄,败不馁,具有一定的耐挫心理和积极向上的心态,对前途充满多心。促进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
    六、案例教学有利于教师转变教风,促使教学相长
由于在案例教学中,教师的角色概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不再是站在讲台之上,滔滔不绝地分析概念和作出结论的讲演者与评论家的形象;而是要“隐居”幕后和深入到学生之中,通过启发和诱导,促使他们走向探讨未知、陈述己见和获取真知的教学前台,以这样在“舞台”和“校场”中的换位,成为鼓励学生自主发展、生动活泼地主演出教改活剧的编导者和教练员。这样,不仅有利于教师转变教风,在教学过程中,深入了解受教育者的状况做到因才施教,虚心向受教育者学习,促使教学相长;而且有利于教师对学生言传身教、身带手帮和教人教心,促使具有良好学风的新一代人才迅速成长。
    七、有利于提高教师素质、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案例教学对教师的知识结构、教学能力、工作态度及教学责任心的要求很高:既要求教师具有渊博的理论知识,又要求教师具备丰富的教学与实践经验,并将理论与实践融合贯通;既要求教师不断地更新教学内容,补充教案,又要求教师更加重视改革开放的社会实际,对现实中的问题保持高度敏感,不断地从社会实际中求索适宜教学的案例。采用案例教学可调动教师教学改革的积极性,更好地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从而使教学活动始终处于活跃进取的状态,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总之,案例教学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宗旨,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它实质上属于研究性学习,能变被动为主动,变注入式为启发式,使学生处于积极参与状态,对于改进传统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TAG:

在线客服

010-51651582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00852-68874318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